焦點
-
Android上的skype終於能自訂來電鈴聲了
今天部分Android使用者打開skype後就會發現,它已經自動更新到了5.10版,更新幅度雖然不大,但它確實帶來幾個比較受歡迎的功能,其中一個就是可以讓使用者自訂來電鈴聲。 對許多使用者來說,能自訂個性化鈴聲是很重要的,有了這個,使用者就算不拿出手機或平板,也能知道是誰打來的電話,再決定要不要接聽。 自訂鈴聲的設定方式非常簡單,先開啟想要設定鈴聲朋友的對話視窗,然後點擊右下角的應用程式,選擇「鈴聲設定(Ringtone Options)」,就可以看到新的「設定自訂鈴聲(Set custom Ringtone)」選項,便可以任以選擇一個儲存在裝置中的音樂檔來當成該帳號的來電鈴聲。 此次更新除了加入自訂鈴聲功能外,還加入了圖片分享功能,可以將對話中的圖片分享給其他朋友。只要在對話中點擊該圖片、選擇分享照片(Forward Photo),然後點擊欲分享的朋友即可。 Skype 5.10已經可以從Google Play Store上下載,但更新部分是採用分階段發送的方式,還沒有收到更新的玩家只好再稍等一下囉!
-
中階顯卡王者再臨,微星MSI GeForce GTX 950 GAMING 2G開箱試用!
在當今動輒萬元以上的高階與旗艦級顯示卡的規格大戰中,紛紛以強調可以4K無延遲、特效全開不卡頓等特色,來吸引追求極致遊戲畫面的專業玩家選購。然對於絕大多數的玩家而言,也許不需要這麼高階的顯示卡,加上一般玩家的顯示器大多支援到2K (2560x1440)或Full HD (1920x1080)的解析度,暫時用不到那樣高階的顯示卡,一般人認為其實只要有一張顯示卡,能夠在2K/Full HD模式下順暢執行就好了,也因此帶動了中階顯示卡的熱潮。 以NVIDIA的產品規畫來說,目前其GeForce GTX 9xx系列顯示卡,旗艦級的有980 Ti/980,高階的有970,這些都是萬元以上等級的產品。至於在中高階的部份,目前有960系列,價格帶約6,500~8,500元上下。PCDIY!也曾報導過GeForce GTX 960的產品開箱評測,說明此顯示卡擁有不錯的C/P值,適合進階玩家選購。 GeForce GTX 960效能不錯,但一張顯示卡動輒破6千元,對於一般預算有限的玩家,只希望在Full HD解析度下能夠以60fps的速度來運行主流的3D遊戲就好,不需要買到太高檔的產品。而對店家來說,中階顯示卡的性價比高,走貨速度快,因此大家都在期待NVIDIA趕快推出中階顯示卡,以享受NVIDIA所帶來的最新電腦繪圖新科技。 也因此,NVIDIA為讓更多玩家能享受到原生支援DirectX 12的9xx顯示卡,於是選擇在8/20七夕情人節晚上9:00,正式推出GeForce GTX 950的顯示卡,此顯示卡的定位在於中階玩家市場,用以取代掉上一代的王者GTX 750以及GTX 650系列。先來看看NVIDIA建議的官方報價: TITAN X: $999美元 GTX 980 Ti: $649 美元 GTX 980: $499 美元 GTX 970: $329 美元 GTX 960: $199 美元 GTX 950: $159 美元 GTX 750 Ti: $119 美元 從官方建議售價來看,GTX950定在159美元,相當於5,000元上下。透過顯示卡廠商推出各種不同規格的差異化產品之後,市價大概落在5,000~6500元左右,將為中階DX12等級顯示卡的市場,帶來不少震撼。 隨著Windows 10的上市,帶動了DirectX 12繪圖加速的需求,AMD與NVIDIA都紛紛推出可原生支援DX12的顯示卡。這張GTX 950也不例外,可以完整支援DX12的API。 GeForce GTX 950採用GM206 GPU,是基於NVIDIA最新Maxwell架構的GPU,因此可以原生硬體支援DirectX 12 API (如Volume Tiled Resources, Conservative Raster, Raster Ordered Views等),其搭載2GB繪圖記憶體,相較於昔日王者GTX 650而言,效能可提升3倍,且相對耗電可省2倍。此外,GTX 950具備SLI功能,可透過兩張GTX 950做SLI來加速。 GTX 950在視訊輸出規格上,配置了最新的HDMI 2.0規格,能夠在4K解析度下,輸出每秒60fps的能力,能符合家庭劇院對於3D電影規格的需求。此外,GTX 950可以硬體原生支援H.265 (HEVC)的視訊壓縮與解壓,並支援4組螢幕輸出,解析度高達5K (5120x3200),在多螢幕的環境下亦能完美勝任。 微星MSI GeForce GTX 950 GAMING 2G顯示卡,屬於GAMING G系列的產品。其外包裝有顯眼的龍形圖騰,左下角標示採用2GB GDDR5記憶體配置,為PCI-E 3.0的規格,且是可超頻(OC)的版本。在包裝背面則有各種功能說明,包括其採用TORX FAN風扇、SU PIPE提供絕佳散熱效果、ZERO FROZR的0db靜音技術,在低負載時會停止運轉,搭配其GAMING APP,可設定在各種情境(如護眼模式、遊戲模式、電影模式、自定模式)下的運作效能,以發揮此顯示卡的最大功效。 有關於此顯示卡的散熱系統設計,以及0dB的風扇技術,只要系統在低負載模式,顯示卡尚未進行複雜的運算之下,當GPU溫度在預設的溫度臨界值底下時,風扇就會停止運轉,此時溫度就透過單純的散熱鰭片與熱導管,來做被動散熱。當GPU使用率升高,致使顯示卡溫度提升時,風扇才會自動開始運轉。 這種負載低時風扇不轉,負載拉高才打開風扇的設計,已經是各家顯示卡廠商的主流功能了。目的在於讓遊戲玩家,在玩一般遊戲時,不會受到風扇的噪音干擾,除非在激烈的打鬥之下,風扇才隨之開啟,不僅可以降少風扇的灰塵於淤積,也能提升風扇壽命,更能塑造在平常3D桌面環境下的靜音享受。 這張卡搭載NVIDIA GeForce GTX 950繪圖處理器,透過GPU-Z檢測工具,可發現這張卡的預設時脈為1127MHz (官方建議為1024MHz),Boost則為1317MHz (官方建議為1188MHz),搭載2GB GDDR5記憶體,時脈為1663MHz。支援OpenCL、CUDA、PhysX、DirectCompute 5.0等運算API。VGA BIOS支援UEFI規格,能在UEFI的運作環境下使用。 此次的效能測試,PCDIY!採用Intel X99平台與3DMark測試軟體、Thief、Sniper Elite 3、GTA V等遊戲進行測試。並與先前的GTX 960效能做對比。測試解析度設定在Full HD與2560x1440解析度,除了GTA V採用預設的畫質設定外,其他兩款遊戲畫質均設定在最高。 另外,為了測試GTX 950在Windows 10的支援程度,PCDIY!另以Z170平台來測試DX12的效能,分別以3DMark的API測試,以及DxDiag的DX12支援程度。 請參考表格或測試擷圖,可以發現三款遊戲在Full HD解析度下均可超過60FPS以上,如同NVIDIA簡報所說的,能達到非常的流暢度,至於在2560x1440解析度之下,平均畫格數也有接近30FPS的表現,只比GTX 960稍微慢一點點,但還能接受的水準。 處理器:Intel Core i7-5960X @ 4.0 GHz/4.4GHz (Turbo) 主機板:ASUS X99-A USB 3.1:Rev. 1.0 BIOS:( 09/01/2014 ) 記憶體: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2133 @ 2133 4GB × 4 顯示卡:微星MSI GeForce GTX 950 GAMING 2G SSD:OCZ Vector 150 240GB(系統) 電源供應器:ENERMAX Platinum 1350W 作業系統:Windows 8.1專業版 x64 GeForce GTX 950的整體表現,在一般主流的單機遊戲上,在Full HD都有60FPS的水準,能符合絕大多數玩家的需求。若要開啟2560x1440的解析度,則平均效能有可能會掉到30FPS的表現,建議可以將特效關閉一些,以換取遊戲整體效能表現。 至於MOBA類(多人線上即時戰略)遊戲部份,這類遊戲就是要解析度越大越好,因此PCDIY!以2560x1440來執行DOTA 2 (刀塔2)的經典遊戲賽事回顧,可發現最高畫格數達112fps,最低畫格數也能有43fps,平均都有超過60fps以上的水準,因此對於想玩暴雪英雄、刀塔、英雄聯盟的玩家來說,這張GTX 950絕對可以符合你的需求。 整體而言,以5,000元上下的中階顯示卡來說,能提供Full HD解析度在特效全開之下仍有60fps的表現,且完整支援Windows 10的DirectX 12規格,可說是非常划算的一個產品。若覺得GTX 650、750效能不足的話,GTX 950也許將是你下一個升級的目標。 廠商名稱:MSI - 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3234-5599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顯示卡】: →更多的【PCDIY!顯示器】: →更多的【PCDIY!主機板】: →更多的【PCDIY!機殼/電源供應器/散熱器】:
-
開啟「Windows 10」的「GodMode - 上帝模式」!
微軟自2015/7/29推出Windows 10正式版之後,由於可從Windows 7/8/8.1免費升級上去,因此從7/29開放免費下載到8月中,就已經累積超過5千萬部電腦升級到Windows 10,這樣的成長速度可說是非常快。由於微軟以Windows as a Service(視窗即服務)的概念,把Windows視為一種服務,因此微軟最近可說是馬不停蹄地,一直在推出一些更新,趕快將Windows 10漏洞給修補好,讓Windows 10的相容性更佳、問題越少、效能更好。 然而,自Windows 8開始,由於介面的大改變,現在光一個控制台,就有分成傳統「適合滑鼠操作」的控制台,以及新式「適合平板手勢操作」的設定選單。也就是說,你要執行Windows Update,可以從傳統的控制台去開啟,或者從新式Metro-style App的設定選單,來進入Windows Update。 由於新式的設定選單,其當初是Windows 8/8.1針對平板、觸控電腦所開發的操作介面,因此其全新的擺設方式,難免需要讓早已熟悉傳統控制台介面的用戶重新熟悉一遍。 但是,Windows 10之後,許多設定項目圍了要盡量避免重複,因此像是Windows Update,你必須打開新式的設定選單才行,而裝置管理員,你就必須打開舊式的控制台才行。而這種把設定項目分成兩邊的作法,其實讓用戶感到困惑,有時候情急之下,找不到想要的設定項目,難免讓人追狂。 為了讓人可以一目了然地,將控制台的設定項目全部陳列出來,於是早在Windows 7時代,就有人發現「開啟上帝模式」(Godmode)的方法,只要建立一個特殊的資料夾,即可進入特別版本的控制台,裡面的所有設定項目完全呈現,這樣一來,就不用像切換目錄一樣的一層一層地進入控制台的設定選單。 而這個方法,在最新的Windows 10也適用,請跟著我照下面的方法做,您也可以打開Windows 10的Godmode,以開啟全自由模式的控制台視窗。 這種模式之下,所有的設定都會浮現出來,你還可以調整檢視模式,讓繁複的設定簡單化,或透過右上方的搜尋框來輸入想要設定的關鍵字,即可過濾出你想要的設定選項,以提升工作效率。 至於這個GodMode名字可否更改,當然是可以的,中文也可以,例如你可以更名為「超級無敵控制台」,或者「放大絕的控制台」,怎麼取名隨你高興。以上,就提供這個點子,希望大家Windows 10用得更得心應手。 →更多的【PCDIY! Windows】: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軟體玩家】: →更多的【PCDIY!玩家話題】: →更多的【PCDIY!開箱文】:
-
[Intel IDF] Skylake U與Y處理器,整合影像訊號處理器
IDF (Intel Developer Forum, 英特爾開發者論壇) 2015秋季於舊金山展開,因應第六代Core (代號為Skylake)處理器甫於8月初上市,因此在論壇中也詳述Skylake家族的各階處理器產品,以及其內建的全新功能。 根據外電測試報導,Intel Skylake處理器的筆電、桌機、平板等版本的效能,大約比第五代Core (代號Broadwell)處理器的繪圖效能,快個50%左右。然而,Skylake產品線還有分成許多等級。以下是主要分類: Skylake S系列:主打桌機(如Core i5、i7-6xxx處理器),現已開賣 Skylake H系列:主打高效能筆電(如先前報導過的Xeon E3-v1500M v5) Skylake U系列:主打低功耗系統,如迷你電腦等等。 Skylake Y系列:即Core M處理器,主打低功耗、無風扇的筆電、平板等產品 由於影像處理的需求有逐漸提高的趨勢,例如視訊電話會議、遊戲直播實況主的講解、物聯網的安防應用,就連Windows 10的Hello,也能透過臉部辨識來登入系統,因此預料未來影像處理將繼GPU之後,成為主流的應用之一。因此Intel在Skylake U與Y系列處理器,可能會內建Image Signal Processor (ISP,影像訊號處理器),只會耗用低於15瓦,可用來設計給筆電、平板、二合一平板筆電使用。 內建ISP的Skylake U與Y系列,將提供以下功能: ●完整的軟硬體整合 ●支援高達4組攝影機(可支援同時兩部攝影機之視訊串流的擷取) ●支援高達1300萬像素的攝影機 ●視訊擷取可支援達1080p 60fps或2160p 30fps ●在錄影時,也可以一邊抓取完整解析度的靜態圖片 ●零快門延遲,提供即時影像抓取 ●支援HDR (高動態範圍成像)、Panorama (全景拍攝),並提供臉部偵測軟體 由於大多數的影像處理過程,都在晶片就處理好了,因此可以提供設備製造商效能更好、成本更低的解決方案。由於整合ISP功能早在智慧型手機晶片製造商就已行之有年了,如今在罕見的筆電處理器中直接整合ISP功能,相信會開啟更多應用,例如搭配其RealSense技術來開發各種影像擷取應用,或是手勢偵測等等。未來,筆電、平板不只拿來自拍、做視訊會議,甚至能拿來充當高畫質、視訊無延遲的保全攝影機來使用喔! (1) (2) (3) (4) (5)
-
殺氣十足,首款ROG認證機殼聯力LIAN LI PC-Q17迷你機殼正式推出
全鋁製的MINI-ITX機殼市場上很常見,但若是通過ROG Certified認證可掛上ROG Logo的,聯力PC-Q17將會是第一款。PC-Q17依舊保有聯力近一年來精品機殼的的設計元素(小型/薄型化、大面積玻璃側版、前置電源供應器),不過這次進一步將前後面板做成了傾斜狀,讓整體造成看起來更為活潑。 玩家間俗稱的敗家之眼(ROG之眼),則是大大的裝飾在硬碟架上,且電源開啟後還會發出紅光,透過玻璃側版看起來霸氣十足;另一側的鋁製側版右下角,也打上了ROG之眼Certified字樣。此外,前置面板兩側的防塵網也塗成了紅色,讓整機充滿濃濃的ROG語彙。 PC-Q17預設可以安裝一台「吸入式」光碟機,光碟片進出口位於前置面板頂部,若玩家不需要的話,可自行更換成3.5吋HDD或2.5吋SSD。裝上主機板後,機殼內部空間還算餘裕,就算加裝一張27公分長的NVIDIA GTX 980Ti顯示卡也沒問題。硬碟支架外側最多可安裝3顆2.5吋SSD,內部空間用來安裝電源供應器,最長支援到15公分。除此之外,機殼底部還可安裝2顆3.5吋或3顆SSD。 至於散熱系統部分,機殼出廠時內部並沒有預裝風扇,加上機殼厚度的關係,僅支援14公分高的處理器風扇,不過前置面板、後背板和機殼頂部皆留有風扇安裝孔,玩家可自行加裝;若想安裝水冷系統,可將散熱風扇和120mm x 240mm水冷排安裝在機殼頂蓋。 值得注意的是,PC-Q17只能安裝MINI-ITX規格主機板,所以主要目標族群應該是鎖定在喜愛Maximus VII/VI Impact產品線的玩家。不過這款機殼外觀搶眼,且擴充性能也很強大,如果玩家想要組一台個性化十足的迷你PC,PC-Q17會是相當好的選擇。
-
微星MSI Radeon R7 370 Gaming 2G實測開箱,入門中階顯示卡展現遊戲最佳效能!
AMD顯示卡近年不斷針對電腦遊戲進行布局,從圖形處理器的設計翻新、各項繪圖及顯示技術的鑽研;到提供遊戲開發商工具,使得遊戲畫面的製作越來越縝密,縮短廠商的遊戲製作時間;從開發源頭到消費市場全面性的發展,這其中最大的贏家莫過於市場大眾。遊戲玩家只要選擇搭配AMD顯示卡,即可享受AMD多元的圖形運算技術,透過AMD開發工具製作的遊戲,在AMD顯示卡的運算下,不僅可以完美呈現畫面細節,更能降低系統運算負擔, 同時AMD亦針對各階市場的需求差異,推出不同款式的產品,在中階顯示卡市場上,就以Radeon R7 370為主力產品,其中帶來的高度價格性能比,更是要讓遊戲玩家們感受中階顯示卡的超值魅力。 AMD近期所發表的新型顯示卡,主要架構仍然維持著GCN架構,採處理器翻新方式為主,雖然是翻新,但以AMD Radeon R7 370為例,若與先前的產品相較之下,翻新過後的新圖形處理器,不但在時脈上有所突破,溫度調控與電力功耗方面也做出了更好的表現,最早期設計的工作時脈為860MHz,而最新推出的Radeon R7 370已拉高到1050MHz,顯示卡運作的功耗也從前一代的150瓦降至目前的110瓦,同樣功耗(TDP)之下,Radeon R7 370顯示卡比R7 260X提高1.25倍的效能,R7 370顯示卡也支援Frame Rate Targeting Control技術,簡稱為FRTC,遊戲玩家可以在支援FRTC的顯示卡上設定畫面張數上限,有效控制畫面運算張數,避免畫面張數爆衝浪費效能,同時減少不必要的耗能,在圖形記憶體的搭載上,有2GB與4GB GDDR5兩種版本,4GB的大容量記憶體有助於多螢幕輸出以及高解析度顯示,針對顯示卡的散熱設計上,具備靜音設計,當顯示卡運算量處於低負載時,可以完全停止顯示卡風扇運作,降低噪音,使環境更加清幽;在市場定位上,Radeon R7 370被定位在中階市場,官方定價為149美元,大約落在新台幣5,000元前後的範圍,玩家不需要耗費高額費用,就能體驗到最新進的顯示技術與運算效能。 Radeon R7 370顯示卡除了提供優異的硬體設計外,圖形運算與顯示技術方面,也支援許多最新技術,AMD也觀察到目前的遊戲開發多朝向高解析度發展,市售許多遊戲大作也紛紛支援高解析度,不過無論是2K或是4K顯示器,產品售價距離大眾玩家所能接受的價格仍有一段距離,AMD觀察到目前每3個玩家中,就有1位玩家的顯示解析度仍然是使用1080p的解析度,為了讓玩家享受到高解析度的遊戲畫面,AMD提出了Virtual Super Resolution技術,簡稱為VSR,使用Radeon R7 370顯示卡的玩家透過這項技術就能在1080p的硬體組合下,利用VSR軟體運算將顯示解析度提高到1440p;以往使用1080p解析度,雖然整體遊戲畫面平順,但仔細端詳或靠近局部觀察會發現畫面中仍有鋸齒或模糊的狀態,藉由VSR技術的加持,遊戲玩家不需汰換顯示器,便可立即提升視覺體驗。 過去AMD透過Mantle技術與遊戲大廠合作,讓AMD顯示卡愛好者在面對複雜運算時,也可以輕鬆應對,減緩系統負擔之下,亦持續展現高效能的遊戲畫面運算,在微軟正式發佈Windows 10作業系統後,對於AMD顯示卡更是利多,原因在於R7 370完全支援Windows 10內建的DirectX 12技術,在畫面運算會有更好的表現,除了DirectX 12,AMD也透過Vulkan技術強化3D畫面運算,提高遊戲畫面張數與渲染效率,讓多核心處理器有效分配運算,降低圖形處理器的負擔,提高工作更有效率,總而言之,AMD Radeon R7 370顯示卡雖然定位於中階市場,但可支援多樣最先進的圖形顯示技術,呈現出優異的畫面運算。 這次,我們以MSI Radeon R7 370 Gaming 2G顯示卡,來了解Radeon R7 370繪圖晶片的戰鬥力! 目前市售AMD Radeon R7 370 2GB版本價位大約新台幣5,000左右,鎖定預算有限,但仍想體驗最新圖形顯示技術,或是在現有顯示器下想要感受更高解析度畫面的遊戲玩家們,Radeon R7 370顯示卡在中階市場中,絕對兼具效能功耗,以及軟體支援與價格優勢,展現出極佳價格性能比,對於追求畫面細緻的玩家們來說,絕對是值得選購的產品。 廠商名稱:MSI - 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3234-5599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顯示卡】: →更多的【PCDIY!顯示器】: →更多的【PCDIY!主機板】: →更多的【PCDIY!機殼/電源供應器/散熱器】:
-
Windows 10正式版之後,預覽版10525繼續推出!
微軟於2015/7/29正式推出Windows 10,這個正式版的組建代碼為10240,不過微軟曾說過,Insider預覽版還是會繼續推出,而北美時間8/18日,微軟也正式推出了組建號碼為10525的Insider預覽版,只要你有加入Windows Insider計畫,且您的Windows Update中的進階選項裡,打開「取得測試人員組建」,並設定成Fast(優先快速取得)的行列裡,就能在8/19之後,陸續下載到新版組建,代碼為10525。檔名為 th2_release Professional 10525 (以專業版為例)。當然前題是,你必須以選擇Microsoft ID登入Windows 10,且有登記成為Windows Insider的會員。 至於從正式版,也就是一般公眾版(General Public)「升級」到Windows Insider「測試人員專用版」之後,會有什麼「新」功能嗎?其實就軟體業界而言,一般的軟體的版本,幾乎按照Alpha版(內部測試版)、Beta版(公眾測試版),最後才會有所謂的Final版(最終定案版)或Release版(正式上市版)的路程在走。不過,微軟這次Windows 10好不容易走完上面這條路,現在一般消費者的Release版,若「升級」之後,反而變成所謂的Beta版,感覺好像是花了錢,又升級到感覺不穩的作業系統,有必要嗎? 也因此,微軟有先做了「取得測試人員組建」的功能,預設為關閉的。一般消費者不需要去打開它,只留給願意當微軟Windows測試人員去打開它,以幫助微軟對正在開發中的Windows做除錯的工作。 為讓消費者更了解正式版與預覽版的不同,微軟列出了以下是一般公眾版(General Public)與Windows Insider版的功能比較表。 至於這個開發者預覽版(組建10525),多了哪些功能,以下是微軟的說明: 1. 色彩選項更新:由於接到許多人反應開始功能表、重要訊息中心、工作列、動態磚的顏色都是千篇一律,因此10525版本已經提供可以變換顏色的功能了。讓你的Windows 10不再只是單色調,而是可以變成你想要的顏色,以突顯個人風格。打開方式是:設定→個人化→色彩。 2. 記憶體管理器更強化:在Windows 10的記憶體管理器中,引進了一個新概念,叫做壓縮商店(compression store),這是一種記憶體內對於壓縮分頁的統合管理,也就是說當記憶體開始面臨不夠用的情況,會先把未用到的分頁先壓縮一下,以減少寫回硬碟的機率(寫入pagefile.sys,系統置換檔)。這也可以減少每個程序所需要的記憶體配置量,讓Windows 10能在有限的實體記憶體中,掌管更多應用程式的配置與執行,這也能讓Windows 10的反應速度更快。 3. 測試版內有一些新軟體,但有些軟體卻又變成不能使用了,也因此微軟建議在升級至「測試版」之前,要先做好系統備份,以免常用軟體不能使用而錘心肝: ● Mobile hotspot (行動熱點)在此版本無法使用 (啥?),當你的裝置透過手機的4G行動寬頻來分享網路時,電腦將無法取得正確IP,也因此無法上網。 ● 自商店更新的Movies & TV應用程式,有一個地方需要修補一下才能正常播放視訊 ● 多國語言暫時無法使用,稍安勿躁,這個禮拜晚點會提供 感覺上似乎沒有什麼可以吸引大家升級的賣點,但作業系統就是這樣。有些功能有些人要,有些人覺得不需要。總之,要不要從正式版(10240),升級到這個預覽版(10525),就看各位玩家的意願了。 →更多的【PCDIY! Windows】: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軟體玩家】: →更多的【PCDIY!玩家話題】: →更多的【PCDIY!開箱文】:
-
電源供應器壽命有多長 引爆網友熱烈討論!
批踢踢實業坊PTT,這幾天有個網友PO文:「[請益] 七年前的PSU是否堪用?」玩家說他電腦七年前買的,電源供應器用的是七盟(Seventeam)的,剛好他要升級電腦,他好奇的問大家,舊的電源供應器還能用嗎?是否能再撐一陣子呢?結果,這個話題,引起網友熱議。 電源供應器壽命有多長呢?這的確是一個好問題。電源供應器拆解開來之後,裡面的元件並不是真的很複雜,最容易出問題的,主要就是電容器,絕大多數的玩家,都應該聽過爆電容,這是因為使用了比較差的電容器。日系電容的品質比較好,壽命也比較長,非極端使用環境之下,一般用個五年、七年到十年,都不是問題。甚至,品質比較好的,正常使用狀況之下,高階電源供應器,絕對可以用超過十年。 很多年前,電源供應器業界,就已經提出了所謂的終身保固。但這邊所謂的終身保固,可不是無限保固,而是一種有限保固,指的都是一定期限內,非人為損壞的話,可以免費維修,在期限之外,則需要付費維修!也因此,終身保固,並不是終身免費保固,變成形同文字遊戲。 電源供應器業者,一開始提出終身保固,並沒有仔細思考後續維修的問題,最終,鬧出很多糾紛。也因此,不少業者,最終只好乖乖投降,更改保固條款,以免惹上麻煩。康舒科技AcBel就因為先前提出的終身保固,提出了保固條款聲明公告,2011年4月之前購買之用戶,才有終身保固,2011年4月後購買之用戶,保固條款不一樣了! ================= 小弟的朋友剛好有多的cpu(i3-4330) 可以讓我做個升級 顯卡是想賣R9 270 不知這顆七盟的st-420bkv-03f 能否陪我再戰一陣子?? ================= ----------------------------------------------- ----------------------------------------------- 電源供應器,若以人類的身體來比喻,好比是心臟,這是電腦最重要的元件之一,電力的來源全靠電源供應器,不穩的話,輕則電腦不穩、時常當機,重則燒掉其他零組件,可說是非同小可。玩家圈名言:「好的電源供應器讓電腦穩定,不好的帶電腦零組件上天堂」,這句話是有道理的。電源供應器的預算,可真的不能省呀!當然,好的電源供應器,可以用很久,相對的,投資的開銷,使用期限拉長,相對的也就划算。也因此,電源供應器壽命有多長?這就要看你是不是挑對好的電源供應器了! ※這邊有電腦產業界的八卦,科技世界的祕辛,市場和業內人士關心的趨勢、內幕與新聞。歡迎加入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洋垃圾】: →更多的【PCDIY!歪國貨】: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更多的【PCDIY!玩家話題】:
-
CPU-Z推出1.73版,支援效能測試與極限超頻模式
CPU-Z是許多玩家與PCDIY!在檢測CPU、主機板、記憶體時非常好用的工具程式,可以幫助我們偵測出電腦主機所搭載的CPU、主機板、記憶體規格。隨著這些零組件新品推出,CPU-Z也持續推出更新的版本來支援偵測這些新硬體。在8月12日,CPU-Z推出了1.73版本,除了支援Skylake、Broadwell等新處理器之外,還增加了CPU Benchmark的功能。雖然這項功能相較其他效能檢測軟體陽春,但也可以當作效能比較的參考。 此外,針對極限超頻玩家的需求,CPU-Z 1.73版也支援極限超頻模式,可以降低載入CPU-Z時,對於處理器與系統資源的負擔。讓極限超頻玩家在挑戰OC極限時,可以更順利地開啟CPU-Z進行截圖。要開啟極限超頻模式非常簡單,只需要開啟cpuz.ini檔案,並將XOC=0的參數改成XOC=1即可。
-
這是AMD版NUC?Fitlet H超省電迷你電腦
迷你電腦、便當電腦、超薄型電腦、小巧電腦(NUC)… 不管名字怎麼取,這類以超小體積為訴求的電腦產品,都有各自的特色、外觀,與主打的客群。在當今電腦市場中,有不少廠商推出以Intel處理器平台來設計的迷你電腦,例如華碩的Vivo PC、技嘉的BRIX、微星的Cubi、華擎BeeBox、宏碁Revo One、精英Liva PC、HP EliteDesk、Dell Inspiron Zino等等。若把蘋果的Mac Mini也加進來算的話,幾乎所有系統廠都有推出自己的迷你電腦產品,來進佔據你家裡、辦公室的桌面空間,若再加上Intel自己也有推自家的小巧電腦NUC (Next Unit of Computing),看來這些類NUC的電腦,幾乎都是Intel平台的天下… 不過,也有廠商走不同風格,推出AMD處理器平台的迷你電腦產品。美國一家Compulab公司,就推出一系列Fit PC的品牌電腦,主打Fanless(無風扇)設計。其中fitlet家族主打完整功能的PC,提供高效能、多周邊I/O等特色。其中的fitlet-i準系統與迷你電腦產品,就是以AMD平台所設計的產品。 CompuLab的Fitlet迷你電腦主要採用AMD Mullins處理器,最新的Fitlet H系列提供最高檔的AMD A10 Micro-6700T (64位元,4核心) SoC,運作時脈高達2.2GHz,並內建Radeon R6繪圖核心,且號稱TDP只有4.5瓦,比Intel的Braswell (TDP 6W)還低。 其外型設計小巧,重量660克,體積16cm x 16cm x 2.5cm,內部提供2組SO-DIMM可插高達16GB的DDR3L-1333記憶體,提供一組SATA 6Gbps 2.5吋HDD/SSD槽與mSATA 6Gbps插槽來做為儲存空間。在對外連接埠部份,Fitlet H可不比一般電腦含糊,他具備了USB 3.0兩組、USB 2.0六組、Gigabit Ethernet兩組、microSD插槽,還有HDMI out兩組,此外Audio Line-in與Line-out都有。在無線通訊部份,則內建802.11ac (2.4/5GHz雙網段)、Bluetooth 4.0,還有兩組SMA頭可插外接天線,甚至可以內接mini-PCIe的4G modem。功能不比一般電腦還遜色,但功耗僅有4.5~10.5瓦,長期運作之下,能節省不少電費。 至於售價,黑色流線造型的Fitlet H售價從436美元起跳,保固5年!若你嫌貴,還有白色造型的Fitlet-A10系列(看起來像是工業電腦的Feel),從314美元起跳。此外若不需要這麼快的CPU,另也有搭配A4 Micro-6400T處理器(速度為1GHz、整合Radeon R3繪圖晶片)的MintBox Mini,搭配4GB RAM、64GB儲存空間,並搭載Linux Mint的版本,售價為295美元。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浦科特 PLEXTOR S2C 512GB SSD」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淘寶網洋垃圾再顯神威,1999元買到8核心16執行緒Xeon E5-2670神器級處理器!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